陈松柏
〔内容摘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生产,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农业 经济组织 发展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离不开建设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要素投入的集约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生产手段的科技化、产业经营的一体化。这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出了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六盘水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各地涌现出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以各种组织形式参与生产、市场、流通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六盘水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以农村经济协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六盘水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1997年起逐步向社团性质发展。据调查,六枝特区和钟山区在开展农村经济协会方面走到了全市的前列。六枝特区岩脚镇镇政府从组织协调上大力支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工作,成立了镇农业产业协会,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会长,协会下设冬瓜协会、养鸡协会、养猪协会共三个专业协会,会长都是本协会的会员。镇产业协会对专业协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指导服务,政府支持而不包办,协会按章办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产前统一为协会会员协调购进良种,产中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产后竭力为会员寻找销售渠道。岩脚镇冬瓜协会会员从成立时的130个发展到2006年的176个,冬瓜种植面积达2000亩;养鸡协会会员从50个发展到2004年197个,鸡存栏达20万只,出栏6.5万只,收入达25万元;岩脚镇养猪协会会员从190个发展到2004年358个,生猪存栏达3580头,出栏2200头,收入达176万元。这三个协会成立后,会员收入增加显著,该镇种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是组织机构完善,强化培训工作。大桥村现在成立了蔬菜研究会、养殖研究会和运输协会,参会农户有500余户,占总户数893户的55%。二是外引内连,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带领农民致富。协会多次组织农民到重庆、山东、贵阳、遵义、盘县等地学习考察和参观,联系市、区农业部门对农民进行了一系列的蔬菜种植和养殖培训,提高了农户的种植、养殖水平,通过引种、试验和示范,引进了大量优良蔬菜品种、优良商品猪及家禽,提高了农户利用科技的水平。
到2004年12月底,六盘水市有各类农村经济协会39个,会员有2588人(个),涉及种植、养植、加工、储运、营销等5个行业。在39个协会中,乡镇级11个、村级28个。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总体发展快,但覆盖面较低。二是组织形式多样化。三是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宽。
二、对发展六盘水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议
六盘水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水平与全省和全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组织管理上、运作机制上都还有待于提高。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然而,目前农村的小生产方式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竞争,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缺乏组织的小生产,很难做到要素投入的集约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生产手段的科技化和产业经营的一体化,农村经济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离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要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高度重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是要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组织农民共同参与市场竞争、维护农民利益、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产销衔接、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农村信贷、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之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当务之急是确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对其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科学定位。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产收益。
三是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是一项紧迫任务。目前六盘水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明确工作思路,积极加以引导和扶持,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较强,牵涉面较广,因此必须坚持科学谋划、稳步推进。
四是统筹协调,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必须同贵州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同六盘水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同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相结合,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要在充分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积极引导农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六盘水市独特典型的山区优势资源和生物优势,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中药材、蔬菜、马铃薯、生姜、水果、畜禽等方面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加工企业联建生产基地。为了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农户”模式中存在利益协调难、产销衔接不紧密等的问题,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加工企业进行协作,联建原料基地,形成“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育水平,搞强迫命令,搞形式主义;二是坚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群众自愿、形式多样、自主经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等原则;三是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首创精神,探索符合各地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