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飞
[内容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六盘水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现实情况,说明了六盘水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并从营造良好的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出发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产业 调整 经济 环境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一、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业结构升级和演变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源在各个产业的合理配置,是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产业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变化,经济就可以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否则就会延误经济的发展。此外,比例关系失调的产业经济运行隐藏着大量低利用效率的基础。
我市地处资本匮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时期走的是资源开发为主的道路。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180.1亿吨,保有储量160.1亿吨,可开采储量101.8亿吨,工业储量90亿吨。按目前年产3200万吨、回采率40%计算,可开采128年;按年产一亿吨、回采率60%计算,只可开采利用60年。几十年后,煤炭资源一旦开采完结,后继产业还没有跟上,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将彻底崩溃。目前随着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这种以资源禀赋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战略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要实现我市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和优化,寻求更为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环境
1、当代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势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或时代,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背景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时代有不同的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是一定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增和表现。当代,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从两条路径同时推进的,一是新兴的知识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各国都加大了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注重发展知识、技术密集性产业。二是用新知识和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了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近年来,各国都致力于把成熟化的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
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更替周期缩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趋势告诉我们,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再不加快步伐,将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2、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全国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正处于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工业经济形态还不成熟,知识经济形态在总体上初见端倪的状态。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显示,在我市工业企业单位中,采矿业970个,占到了企业总数的65.41%;工业企业的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占66.66%;在工业企业单位资产负债率为46.12%,采矿业为37.58%,制造业为54.17%,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56.32%。可以看出,采矿业及与采矿业有关行业在我市经济运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要面临着农业和工业初步现代化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如资本技术等要素紧缺,经济结构调整的剧烈波动、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失业人口快速增大等大量经济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产业高新技术化加快和社会化普及等等后工业社会形态国家常见的现代经济现象。我市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的主导产业形成受到了多重障碍,有体制的、政策的存量结构本身的障碍。具体表现为“产业集中度不足”,资源配置分散化,社会资源难以向主导产业集中,导致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快各种资源向未来的主导产业部门集中成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必然选择。
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适应当代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势,也要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步。目前中国正面临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都需要大调整的新时期,这些都是我们西部城市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不应仅拘泥于上游产业,应更注重产业升级。从比较优势出发,着力构建有竞争优势的地区特色经济,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3、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市场环境
首先,产业结构变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整合产业结构。
其次,我市现在的发展是在“相对过剩经济”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相对过剩时期,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矛盾突出,特别是市场过剩的状况也不断地向能源以及其他资源产品延伸,对以资源型产业为特征的我市经济形成极大的冲击。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调整结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
第三,目前,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商品及各类生产要素区际间流动更加自由,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利用区外要素提供了机遇。我市资源型产业的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难以形成以及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滞后,而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也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在逐步削弱。下一步我市必须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才能为我市稀缺要素的流入创造条件。
三、营造我市良好的产业结构调整环境
我市经济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要实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建立新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任务应该是搞好统筹规划,指定政策,在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建设一批对六盘水市有关键意义的工程,着眼于提高自我开发能力,建立良性开发机制,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观念创新。首先要有开放的发展观念,把我市的经济发展放在全国范围来考虑,把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向国际。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把发展的视野拓宽到改善投资环境、重塑发展机制上来,敢于和善于运用一切先进的思维方式、管理经验、投资政策。其次要有自力更生的发展观念。一方面要积极构筑一个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平台,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培育自身的“造血机能”和市场竞争力;第三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念,随着环境和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问题,未来的产业发展也必须更多地考虑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和社会成本。
二是市场创新。目前,我市还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加速工业发展、尽快实现工业化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关于国家对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要结合我市实际,从有利于发展我市社会经济方面有机的接受。首先要开放新的投资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这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有效途径;其次要开放新的投资方式。以并购方式进行的投资比例日趋增加,允许并鼓励商家以并购方式在我市投资,是开放一个极具潜力的新途径。第三要围绕煤炭、煤化工等产业,积极发展矿山设备、矿山机电及其他产品。同时,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取得较大进展。特别在我市传统产业还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注重利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大有作为。
三是大力构件特色经济体系。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企业集中优势”,依托境内大企业发展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煤化工和高载能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高度重视煤化工基础产品和高载能工业品的深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大力节约能源资源,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循环式发展。
四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我市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和畜牧业基础建设,要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使我市的环境恶化得到改善。塑造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市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根本保证。首先要依法保护和开发水、能源、矿产等重要资源。大力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加强对矿山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督管理,确保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在“十五”末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煤炭回采率达到50%以上。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控制开采地下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其次是要继续加大以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石漠化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特别要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切实解决退耕还林农户当前和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第三要在环境保护方面,把好源头关、把好生产关、把好治理关。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的综合整治,实现城镇周围、主要河流沿线和主要公路沿线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加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积极预防和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