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城市市容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城市环境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我市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环境“脏、乱、差”现象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凉都”的城市品味和形象提升。为深入了解情况,提出解决对策,市城管局于2009年4月7日—14日先后赴六枝特区、盘县、红果经济开发区、水城县、钟山区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占道经营、户外野广告屡禁不止,“门前三包”工作流于形式。背街小巷暴露垃圾、占道经营现象突出,户外广告、夜市和“野广告”等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门前三包”责任制各业主和单位的签约率和屡约率都不高,“门前三包”形同虚设。
(二)城市公交客运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市中心城区无专用公交车停车场、保养场和洗车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出租汽车的管理是一项难点和热点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市政基础设施未做到与城市建设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导致后续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如目前我市的部分建设项目,在规划时有预留绿地,但由于项目竣工后,部分单位和项目业主受经济利益驱使,预留绿地多数改变用途,建成门面或房屋,造成市中心城区绿地面积逐年减少。又如,人民路的改扩建,未考虑道路两边的排污管道的衔接,致使部分路段污水横流,排不到排污管道中。
(四)停车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根据交警部门的数据统计,2008年市中心城区大型车辆和小型车辆共计69019台。其中小型车辆52794台,每年约增长1万余台,导致市中心城区停车难。由于停车场严重不足,停车压力加大。如川心小区在夜间就成了一个道路停车场,被各种大型货车、公交车停满。
(五)社区未能发挥其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但由于社区包揽的事务繁杂、琐碎,有责任,无权力和利益,在组织辖区内单位、居民参与城市管理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原因分析
我市脏、乱、差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不顺,执法机机制缺失。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执法标准不统一;二是执法职责不清,多头执法现象严重;三是少数执法人员素质低,执法质量较差;四是执法环境无保障,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管理观念落后。城市规划建设时未考虑必要的停车场、环卫设施和集贸市场预留地,导致集贸市场容量过小,停车场过少,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布局不合理,城区市政环卫设施功能不完善。
(三)管理评价标准落后。没有形成长效、完整的“整脏治乱”评价指标,为应付检查、完成任务等突击情况时有发生。加之缺少群众广泛参与,使“整脏治乱”工作运动化、形式化,使市中心区与城市边缘区、重点部位与非重点部位、主要路段与非主要路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检查前与检查后,在城市管理效果上形成强烈反差。
(四)资金缺口过大。市政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经费投入少,现有的设施老化、简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卫工人工资过低且工作量过大,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环卫工作的开展。
(五)市民素质较低。在我市城市面积增量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周边农业人口进城较多,这部分人群流动性较大,城市意识相对薄弱。市民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缺乏公德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在实际参与城市管理中,乱吐乱丢、乱泼乱倒、乱贴乱挂、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推进开展联合执法,推行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制度。建议参照借鉴贵阳、遵义、凯里等市的先进经验,将与城市市容环境密切相关的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无照摊贩和店外经营的行政处罚权,交通管理方面对车辆乱停乱放等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行政处罚和管理职能,并联合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
首先,要确定职责,逐步推进。目前市城市管理局同时挂了城市综合执法局的牌子,机构存在,但职责未定。市级层面可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划定,由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行使相对集中后的行政处罚权;钟山区城市管理局、水城县城市管理局加挂城市综合执法局的牌子,相应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由主管局委托行使相对集中后的行政处罚权。其次,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决定》(国发〔2002〕17号)文件要求,确定执法范围。再次,要健全法规,提供依据。建议市人民政府出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政策,制定相关规章和实施方案。第四,要加强保障,提供支持。借鉴试点城市先进经验,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由市公安局和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共同建立公安城管执法队伍,实行“城管+警察”双管齐下的运作模式,保障综合执法,对违法者可起到强大的威摄作用,及时清除各种抗据执法的隐患,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各类暴力抗管行为。
(二)更加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实施规划的严肃性,留足停车场、环卫设施和集贸市场的预留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上,高度重视市政环卫设施配套问题,杜绝发生因规划不到位而导致的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数量的增加。加快停车场规划和建设,以应对机动车飞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建议按照居民区与商贸区实际修建市场,做到布局合理、分类建设,既能容纳商户,又能方便居民。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立系统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垃圾中转站的步伐,使建立的新型垃圾中转站环境污染小、运转效率高、维护成本少。在市中心城区设置足够的垃圾转运站,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解决垃圾投放、储存问题。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垃圾处理系统,使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以上。同时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增设和改造其它市政环卫设施,逐步改变设施不合理、标准低的问题。
(四)打破现有模式,在行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用事业企业化,将一批公用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向社会公开招标,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环卫保洁作业等,将其推向市场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政府只负责制定考核标准,并进行监督和考核验收。这样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轻财政负担。
(五)实行路段分包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城区道路清扫保洁,要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制度。继续加大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抓好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实现主次干道与小街小巷同步平衡发展;对于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问题,要全面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些重点部位成为全市环卫工作的亮点;对边边角角的环境卫生,实现环卫覆盖式管理;对市场、建筑工地、待建地、预留地等责任单位很明确的区域,要加强督促协调,做到不解决问题不罢休;对交叉地带、三边地带责任不明确的区域,要进一步明确牵头单位,实行联合治理,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建立和完善解决卫生死角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这个曝光台,对乱丢乱扔、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无论谁,不论职位高低,都进行曝光,逐步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环卫意识;进一步强化渣土运输、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对车辆运输污染道路、乱泼污水等主要污染源进行治理。
(六)明确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要坚持“立足基层、重心下移”的原则,明确城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环境卫生工作职责。各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卫生工作负总责,加强对所辖社区卫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洁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的保洁和管理。二是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要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开展社区环境建设,发动群众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的自主管理,设立环境卫生工作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尽快推行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按照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由规划、建设、城管部门牵头,县、区政府支持,作好充分调查研究后,将条件成熟的开放型社区改造为封闭式社区,并不断进行推广。
(七)适当提高环卫清洁工人待遇。目前全市环卫工人待遇偏低,平均每人每月工资500元,扣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金额外,每月只有370元,由于待遇低,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环卫工人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制约着环境卫生质量的提高,按照同行业标准,结合他们的工作实际,建议适当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
编辑:陈雁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