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09年第3期 » 工作研究
对发展六盘水市种粮大户的思考

阅读次数: 字体:【

施关正

〔内容摘要〕 六盘水市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种粮大户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种粮大户 发展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农业局

一、六盘水市种粮大户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户外迁或常年离乡进城务工,耕地撂荒,这些撂荒地就由其他农户种植或由种粮大户租用经营,这就产生了种粮大户。其发展现状与特点表现为:

(一)数量不多,面积较小

全市种粮大户共有152户(种粮面积30亩以上),分布在三个县区(六枝、盘县、水城县),其中:六枝特区24户,盘县54户,水城县74户,涉及耕地面积6044.4亩,粮食种植面积5831.8亩,户均种植面积为38.37亩,种粮大户全是本乡本土的,耕地来源有自家承包、租用其他农户、土地流转和荒地开发等几种形式。在总涉及的6044.4亩的土地面积中:自家承包地3000亩,短期流转土地2000亩,长期租赁土地600亩,开荒等其他来源的土地444.4亩。

(二)土地流转方式不规范

从现场调研情况看,部分种粮大户的土地流转方式不规范,具体表现为:承包期限短,今年承包,明年可能不承包;地块不集中连片,多有“插花”现象;合同不规范,部分仅有口头协议;承包土地性质难以确定,有的大户承包的土地多是非耕地,有的种开荒地,属生态脆弱区,有的种别人的撂荒地,没有任何协议。田间种植的品种、播期、播量、施肥水平都存在差异,田间作物长势也不一致。这些不规范的土地流转方式影响了粮食种植的发展壮大。

(三)规模效益不高

我市的种粮大户大多还处于广种薄收的阶段,据调查,全市种粮大户粮食产出较低,种植规模为30—5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粮食平均单产仅为437.31kg/亩,种植规模为50—100亩的种粮大户粮食平均单产仅为470.71kg/亩,种植规模为100—500亩的种粮大户仅有3户,粮食平均单产仅为439.47kg/亩。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种子、肥料、农药以及人工工资后,每亩收入300元左右。按承包耕地30亩的规模,一般当年仅获得纯收入9000元左右。

(四)分布不平衡

由于各乡镇土质不同,种植品种各异,种粮大户分布也不均衡。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基本无种粮大户,多分布在海拨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山区坡耕地。

二、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的意义

种粮大户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严重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种粮大户的出现,使得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之路,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的撂荒现象,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促进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第二,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大势所趋,随着大量农户外迁,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限的耕地必将集中到种粮能手之中,因此,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推动,培育和发展种食大户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第三,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四,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实施科技兴粮的有效措施。种粮大户科技意识强,对科技要求迫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易于接受。有的种粮大户还发展成为农资经销商、农机专业户,为周边农民提供技术、物资等服务。开展科技示范,实施科技项目,种植大户无疑也是最好的载体。

三、制约种粮大户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种粮大户的发展。第一, 种粮大户承包的耕地一般处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土壤贫瘠,单产低。不仅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而且加大了生产成本。突出表现在:一是路网不配套,机耕路少,路面状况差,不利于机械运输与作业,甚至有的地方步行都艰难;二是无排灌设施,易遭受自然灾害;三是环境条件制约着机械化作业,耕作运输全靠人力畜力,加大了生产成本。第二,缺乏资金,融资困难。一方面,种粮大户在上缴一定数量的承包费后,手中结余资金较少,而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性开支较大,使得资金紧缺,更谈不上购买大型农机具;另一方面,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利率偏高,种粮大户主要通过民间高息借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这既加大了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投入与产出水平。第三,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对种粮大户关注不够,大多数种粮大户没有得到与经作和养殖大户同样的关注与政策扶持服务,而且种粮大户普遍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对农业新技术掌握得较少。调研过程中,种粮大户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加大扶持和农技服务力度。第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经营效益下降。近两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削减了种粮的直接经济效益。第五,土地承包不规范,影响持续发展。有的承包时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生产过程中纠纷不断,有的承租期较短,具有不稳定性,影响了大户投入农田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四、促进种粮大户发展的对策建议

扶持种粮大户发展是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科技应用、结构调整、农民富裕的重要措施,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保各级将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向种粮大户倾斜。要将种粮大户承包的农田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范围,集中投入,实施路、田、水、沟、林综合改造,切实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建晒场和仓贮设施,满足种粮大户需要。  

(二)强化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科技生产水平

各级农业农技部门应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改进农技服务体系,突出服务重点,将服务对象向种粮大户延伸,真正为种粮大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一是抓好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提高种粮大户的素质;二是开展农资服务,以统一供种为重点,实施农资连锁经营,及时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供应给种粮大户;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结对子,帮助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重点是帮助种粮大户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与配方施肥。

(三)发展粮食专业协会,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从长远看,发展粮食专业协会是保证粮食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将种粮大户、专业技术人员吸收为会员,成立粮食专业协会,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为种粮大户提供有效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真正引导他们与市场有效对接。  

(四)各部门要形成合力,促进种粮大户有效发展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领导,形成促进种粮大户发展的合力,从而为种粮大户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农业农技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着力做好生产技术、农资经营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引导并规范土地竞标发包行为,组织开展评比表彰;财政部门要增加资金与项目扶持力度,落实好各项政策,切实改善他们的生产条件;工商、质监和物价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粮食部门要鼓励与引导粮食收贮、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生产;金融部门要增加农业信贷规模,并向种粮大户倾斜;保险部门对农业保险制度要进一步创新,逐步建立政策性粮食保险防范体系,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户进行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保险,保费由政府、大户分担,要扩大农业灾害保险范围,重点向种粮大户推广。

(五)通过科技扶持、项目带动,改善种粮大户的生产条件

建议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种粮大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对于规模大的种粮大户,最好确定专人、驻点服务;此外,相关部门实施农业项目时,要将大户纳入核心示范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要向种粮大户倾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选择规模大、集中连片的大户开展项目建设。

编辑:陈雁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