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1年第3期 » 经济视点
城镇单位职工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更趋合理

阅读次数: 字体:【

——“十一五”时期六盘水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八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收入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方针,把稳定就业当作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地扩大和促进就业。五年来全市城镇单位职工在数量、结构等方面也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城镇单位职工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在不断调整中更趋合理,其他所有制经济单位职工人数增长较快,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门路不断拓宽,社会保障日趋完善。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企业民营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集体经济已不再是人们就业的主要渠道。从经济类型分析看,除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数有所减少外,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都有明显的涨幅。2010年我市国有经济从业人员为84060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6.20%;集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479人,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62.76%;其他经济从业人员为110517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9.61%。其中:国有经济在岗职工为73846人,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96%;集体经济在岗职工1386人,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50.36%;其他经济在岗职工106297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9.18%。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105700人,比2005年增长了5.59%。
  图1   2005年与2010年经济从业人员对照表:

  二、职工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末,我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6281385千元,比“十五”期末2949043千元增长了2.13倍。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6120343千元,平均工资总额为33983元,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了113.31%、102.92%。国有经济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达33090元,集体经济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25312元,其他经济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34719元,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118.89%、152.46%、91.48%。
  图2   2005年—2010年在岗职工平均劳动报酬对照表:


  五年来,我市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一些大的工业项目逐步上马。商业、饮食业、旅游业等发展很快,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导方向,发展尤其迅速。国有企业日益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有了显著的提高。另外,国家加快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改革,职工的工资收入成倍增长。2010年,我市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7240元、31370元、33813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9.97%、119.55%、120.07%。
  三、单位从业人员逐年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市职工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以下简称单位从业人员)196056人,比2005年末增加12110人,增长6.58%。
分企业、事业、机关看: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增幅大于企业、机关单位。2010年末我市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2288人,比2005年增加4630人,增长12.29%,比之企业单位、机关单位增幅8.5%、1.05%。其中:2006年增长1.18%、2007年增长2.53%、2008年增长13.70%、2009年增长15.23%。2010年末我市企业单位从业人员127049人,比2005年增加4639人,增长3.79%;机关单位从业人员26572人,比2005年增加2685人,增长11.24%。
  职工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是全市就业政策落实有力,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通过就业服务不断优化、健全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成功推荐就业人员就业。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加。五年来,由于公务员招考吸纳新的就业人员,招考录用大学生村官,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因而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增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间的人均工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2005年,我市各行业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均30251,与最低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人均只有9558元,二者相差20693元。到了2010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均工资仍然高,排列第三,人均47691元。在全市19大行业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列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 金融业;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 采矿业;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人均年工资分别为:55207元,50480元,47691元,35909元,34778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84.20%、124.93%、57.65%、89%、118.2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九个行业,其中最低的三个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分别为13386元、14946元和17851元。

  表3   各行业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参照表: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必须看到,目前就业形势还相当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是解决我市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在继续保持和发展我市产业优势、行业优势的同时,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二是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二)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第三产业单位数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社会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业、社区服务业、公共事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低耗能、低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不仅适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也成为创造劳动岗位,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为劳动者带来收益,使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收入,而且其产生的“波及效应”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是六盘水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应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发就业岗位;在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鼓励和支持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空间广阔的特点。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进灵活多样的劳动就业方式。同时,要提高私营、个体劳动者的待遇,通过激励政策、薪酬政策,促进劳动者自身以及所在企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引进的不仅仅是资金,还能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近两年通过招商引资使一些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恢复了生产,焕发了生机,增加了就业,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增加就业容量,使我市的就业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四)适当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适当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当前垄断行业的收入增长较快,应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与监督,加大税收调节。对低收入行业要确保最低生活费发放标准,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拓宽职工收入渠道,保证职工工资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差距,缓解行业收入差距造成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使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城镇劳动力均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顺利实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积极稳妥的解决并轨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下岗职工生活费以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稳定了企业职工的情绪,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回顾“十一五”期间,六盘水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执笔人:六盘水市统计局    李淑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