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军 董凤琴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当前市内房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 房开企业 发展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一、房开企业总体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房开企业143家,其中三级企业27家,四级企业56家,暂定级企业60家。从税务、金融部门提供的情况看,截止2011年10月,企业总资产1,382,560.85万元,总负债1,237,521.5万元, 所有者权益145,039.35万元;企业应纳税款30,135.71万元,其中:地税28,420.67万元,国税1715.04万元。实际缴纳税款30,200.68万元,其中:地税28,485.64万元,国税1,715.04万元。企企业账面赢利6,886.47万元,企业账面亏损17,291.98万元;在各大银行存款数为55,775.38万元,贷款总额192,925万元。
截止2011年10月,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154个,累计完成投资43.9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89个(含房地产企业代建的道路,办公用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建筑面积687.6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134.35亿元,1-10月份完成投资26.48亿元;续建房地产项目65个,337.2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52.74亿元,1-10月份完成投资17.47亿元。
2011年1-9月,全市商品住宅销售金额18.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3%;商品住宅销售面积61.05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8.38%;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2,672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涨幅为23.19%。
二、影响房开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一)房地产市场新政频出、调控从紧,影响开发。从2010、2011年开始,国家房地产市场出现新政频出、加息不断、调控从紧局面,政府、银行和房地产主管部门制定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操作程序》、金融部门不断加大信贷限制等对房市的调控举措,使房市处于压抑状态,购房者多处于观望状态,大多房地产投资者认为受从紧政策的大环境影响及主管部门管理环节上的束缚、程序过多等,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投资。
(二)拆迁问题导致项目难开工,业主投资积极性受影响。一是部分项目拆迁户提出拆迁条件无法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协议,如:华飞房开的市面粉厂宗地开发项目、源丰房开的原市农业局宗地项目、威龙房开的钟山西路项目、嘉和房开的人民中路宗地项目等,使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难以动工。同时,国务院于2011年1月21日为解决原来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新颁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590号令),但目前我市尚未根据国务院最新《条例》制定出台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办法,房地产业主也不知道征收与补偿的主管部门及实施单位该找谁。二是部分在新区和园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土地性质及手续不完善,影响项目报批,企业开工建设积极性不高。三是去年初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报新建项目积极性很高,企业预期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在办理土地、规划、施工手续时,影响了审批进度。
(三)企业融资困难。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信贷政策持续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使部分房开企业开发意愿降低,项目开发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房屋销售也遇到困难,即使销售出去,按揭贷款受规模限制,房开商得不到建设所需资金,受民工工资、材料商要款和到期交房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房地产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维持公司运作,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买下了隐患。如已有新世纪、名都、玖盛、长信等4家房开公司因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靠民间借贷维持生产,致使部分资产借贷双方变相设置抵押,或者因借贷纠纷被法院查封,甚至资产低价抵债,造成整个项目停工,导致延期交房,引起购房户不稳定因素。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环境欠佳。目前,我市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中,还一定程度存在规划验收难、拆迁难、办证难、投资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同时,对外交通便捷度较差,优质医疗、优质教育资源匮缺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市的房地产业发展。
三、对房开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由市住建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抓紧依据国务院于2011年1月21日颁发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590号令)。参考借鉴贵阳、毕节等地的做法,尽快出台规范和支持我市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一是对组织实施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明确;二是制定和出台配套的、结合实际的相关实施办法;三是明确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四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以人民路和南环路道路两侧的地段,探索“政府牵头、领导挂帅、企业先行承担项目拆迁成本,再由企业负责整体开发建设”的城市建设改造试验,可先行推出一两个改造项目,对相关标准如小区品质、规模档次等作出具体规定,然后再分批推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品位。
(二)积极推进构建农村合作银行等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地方性银行,大力发展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由各级政府牵头,经信局、金融办、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融资方面的政策措施,多方谋划,切实帮助企业合理规避、跨越融资门槛等掣肘问题,努力担负起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在融资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有效缓解和避免由于民间借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树立重招商,更重安商理念。建议有关部门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建立我市招商、安商服务考评机制。如浙江省舟山市有关部门的科级以上干部都以名誉顾问形式定点帮扶一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投资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年终由该企业提供该干部的工作实绩作为干部年终考核晋级的一项依据;又如该市某企业遇到困难打了一个电话,该市经信委的某副主任立即上门帮助该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同时,与我市毗邻的毕节市某一房开老板也是由该市人大一位副主任提供对口帮扶解决协调有关问题。
(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改善投资服务环境。建立市、县、区行管部门和企业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汇总企业在投资发展、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在自己管理权限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并及时汇总总结经验向上级党委、政府上报处理情况;对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汇总并提出建议向上级部门乃至市委、市政府汇报寻求帮助。年终由相关考核部门与有关企业核实后兑现奖惩。
(五)抓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等大项目;多方积极筹资做好更多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等惠民、利民项目。
编辑:李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