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内容摘要〕市中心城区脏乱差现象严重,整治工作在全省挂末,市容市貌与“双创双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建议实施十大工程,力争在两至五年内扭转脏乱差现象,让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扭转 脏乱差 十项工程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近几年,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整脏治乱取得一定成效,城市环境卫生有所改观,但脏乱差现象仍然严重,整治工作在全省挂末,市容市貌与“双创双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市政府研究室通过调研,建议围绕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创建和中国凉都、贵州西部特大城市的打造,着力实施十大工程,力争在两至五年内扭转脏乱差现象,让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一、实施开山采石整治工程
市中心城区山多,特别是凤凰新区、德坞片区、水矿片区、双水新区的峰峦是不可多得的城市自然景观,如上钟山、下钟山、笔架山、天波楼等山体,对突出城市形态特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过去乱开山采石,导致市中心城区一些秀美的山体受到破坏,如大营一号山二号山,就像城市的伤疤,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要加快编制城市规划区范围及重要区域的山体开发保护规划,对现有山体实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全面清理整顿和重新划定采砂采石场,严禁对景观山体进行开山采石,坚决取缔破坏城市山体生态和景观的采砂采石项目。对已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山体,要制定方案,限期采完。同时,对采石迹地进行生态修复。
二、实施园林绿化工程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形象的点晴之笔。结合市中心城区多山、缺绿的实际,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一是着力构建峰丛景观。把山作为城市的重要元素进行规划建设,形成“半城青山半城楼”、“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优美景致。对老城片区、凤凰山、明湖、窑上、德坞、月照、以朵等区域的山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绿化美化,改善山容山貌。二是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扭转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要按照“郊区森林化、市区园林化、街区林荫化、小区花园化”的思路,大力开展城市“造绿”。着力推进陡箐、蟠龙、以朵、玉舍、勺米、啰咪期、德坞、天生湖、发箐、月照等区域的植树造林,构建城郊森林带;新改扩建明硐公园、龙头山公园、明湖公园、凤凰山文化广场等“大公园、大绿地、大广场”。加大街道绿化,将人民路、钟山路、凉都路等城市主干道进行提档升级,及时补植,建成三条贯穿市中心东西的“绿色长廊”;同时,规划建设南北向骨干道路绿化,将其建设成“一路一景”的南北向“景观绿轴”。对白鹤高架桥、明湖高架桥、龙井高架桥及几座人行天桥进行立体组合花盆装饰,建设花园桥梁。机关、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居民院落,要积极开展拆墙还绿、门前插绿、小区覆绿,合理搭配花草树木,加快形成广覆盖、立体型、多元化的城市绿地系统。
三、实施建筑美化工程
围绕着“中国凉都”的整体形象定位,新建建筑要注重城市建筑色彩和风格的规划和控制,原有建筑要规划进行立面改造,特别是重要节点、重要地段、重要窗口的陈旧建筑、脏乱房屋,要从风格、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规划,分期分批实行“三改”(改屋面、改轮廓、改色彩),形成清爽幽雅、布局规整、风格突出、美观协调的整体氛围。突出主题的同时,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如人民路、钟山路、凉都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的现代建筑塑造应以“时尚、缤纷”为主题,充分展示现代文明;老城、场坝、德坞等地建筑应以“古典、浑厚”为主题,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进行改造,并切实做到古今建筑和谐协调;城郊、公园广场、峰丛景区的建筑则应以“自然、怡情”为主题,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自然天成。同时,实施屋顶美化工程,禁止乱堆乱放,倡导屋顶绿化美化,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墙体一年至少清洗一次。
四、实施街道长效保洁和冲洗工程
增设必要的环卫设施,加大清洗、保洁力度。坚持夜间清洗、白天正常保洁。对主要街道路面、绿化、人行道、护栏等实行高压冲洗,每周清洗一至两次。制定清扫保洁质量标准,完善环卫保洁作业考评验收机制,对核心区域实行三班倒保洁,每天对清扫保洁员进行考核,确保不出现裸露垃圾和积尘。
目前市中心城区清洗保洁等环卫设施历史欠账太多,尚缺垃圾收集清运箱120个、果皮箱2500个。主城区约50平方公里,钟山区城管局仅有清扫、洒水车8台,没有一台冲洗车(毕节建成区仅17平方公里,有清扫、保洁、冲洗车30余台),在环卫工人人手少、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标准机扫作业和达标保洁。针对这一实际,要加大投入,三条主干道按照建设部标准,每50米设置一个果皮箱,每500米设置一个垃圾容器和一个小型垃圾中转站。增加保洁冲洗和垃圾清运机械设备,提高清扫保洁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减少普扫程序,加大冲洗力度,减少人员支出,实现卫生保洁作业标准化。按当前的保洁需求,约需增加清扫车13台、洒水车7台、高压冲洗车6台、垃圾清运车16台,大约投入1500万元。变人工普扫为高压冲洗和机扫后,可减少环卫作业人员200多人,每年可减少人员支出200多万元。从长远看,投入是划算的,不仅保洁效果增强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将明显降低,还可缓解环卫工人少的问题。
同时,尽快在城区各主要进城口设置车辆大型冲洗点,车身不干净特别是轮胎、底盘夹带污泥的车辆冲洗后方可进城。强化建筑工地整治。要求在施工前对场内道路、工地出入口道路进行硬化,高标准设置冲洗平台及配套设施。每个工地必须确定文明施工监督员,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
五、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
由于种种原因,市中心城区部分地方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建筑密度高而陈旧,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卫生环境较差,消防隐患突出,特别是“城中村”成为卫生、治安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死角,为我市整脏治乱、打造“凉都”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生态宜居城市带来了很大难度。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改善民生”的原则,将市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以及“城中村”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从2012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棚户区的综合改造,使棚户区形成若干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城市环境和功能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因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具体事宜另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六、实施广告整治工程
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量大面广,各主要街道、公路两侧、绿化带上、护栏上、路灯杆上、公交站台、楼顶、楼体、桥体等部位,都设置了大量广告,这些广告的制作格调、工艺标准、制作质量等参差不齐。一些广告单位设置后轻于管理,户外广告存在破损、缺字、褪色、断亮的现象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各种门头广告牌匾随意设置,大小不一,高低不齐,色彩各异,五花八门的充斥在城市空间,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因此,要坚决贯彻落实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制定户外广告规划,明确哪些地方禁止设置户外广告,可设置的地方应怎样设置。全面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规范工艺标准,提高制作质量,彰显创意格调。尽快规范店面招牌、墙体广告的大小、颜色及安装高度等,做到规格统一、厚薄一致、高低平齐、左右相接、规范有序,力争一街一景。
七、实施电缆入地改造工程
结合城建规划,用3至5年时间,对城市主次干道实施电缆入地改造,将空中乱七八糟的“蜘蛛网”全部入地,净化城市空间。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在电缆入地时不忘路灯和电力通迅线路入地,力争各有关单位统一一次性实施,减少重复建设,做到高标准超前考虑,原则上三至五年内不得再破路埋设。
八、实施农贸市场改建工程
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少,多数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档次低不规范、设施不配套,易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重灾区。结合对流动摊贩的划行归市,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步伐,科学选点,新增一部分农贸市场。新建市场要合理规划消防安全通道、规范建设各项设施。现有上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要探索进行超市化和室内化改造,部分集贸市场设施要进行提档升级,确保菜场摊位放置整齐、卫生设施齐全、排水设施畅通。
九、实施停车场建设工程
由于停车场少,一些人行道、车行道被划线停车,乱停乱放的现象随处可见,使人行道受损或被硬化占用、车行道拥挤堵塞。在车流量大增的情况下,规划建设大量的地面、地下、空中停车场势在必行!要逐步取缔划线停车,还车行道给车行,还人行道给人行。在城市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城市中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可以实施复合建设,将停车场建在绿地、学校、体育场等设施下。
十、实施严管重罚工程
人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大使,市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所在城市的形象,城市文明说到底还是市民的文明。但市中心城区市民乱踩乱踏、乱行乱穿、乱吐乱丢、乱停乱放、乱摆乱设的不文明行为时常发生。对此,要严管重罚,加大对不文明行为和破坏公共设施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强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争做文明市民”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维护城市、管理城市。
课题指导:毛贞红
课题成员:陈雁桦 巴 玮
执 笔:陈雁桦
编 辑:陈雁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