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6年第1期 » 工作研究
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阅读次数: 字体:【

刘 宗



  〔内容摘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支持和鼓励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政策,随着我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获批,深入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正当其时,适得其势。本文就全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煤层气 开发

  〔作者简介〕 市政府研究室


  据统计,我市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含气面积为615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9965平方公里的61.76%;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45%,排名全省第一,在全国63个重要煤层气目标区中排第12位。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一)地面抽采发展较快

  目前,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西南能矿六盘水能投公司、亚加能源公司、贵州水矿南能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我市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通过单独实施地面抽采、与煤矿企业合作开展抽采等方式共实施建设勘探井、参数井及生产井53口,其中10口井已试生产,能达到日产气量1.1万m3。2015年,全市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11.8亿m3,利用量为4.79亿m3,利用率达40.6%。

  (二)瓦斯提纯效益显现

  为有效改变以往瓦斯抽排利用率低的现状,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截至2015年底,全市正常生产矿井均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并且抽采量和利用量逐年提高,主要用于发电、提纯、民用燃气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煤层气(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实现产值达3.3亿元。特别是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矿建成了全国首座“低浓度瓦斯提纯制天然气项目”,将煤矿抽采的甲烷浓度为16%及以上的矿井瓦斯通过提浓得到甲烷浓度大于95%的天然气。去年通过加工装置共生产CNG产品5.64万m3,已成为我市煤层气提纯利用方面的“领头羊”。

  (三)瓦斯发电逐步推开

  目前,全市正常生产矿井共104处,其中34处煤矿共建设瓦斯发电站44座,总安装机组294台,装机容量达16.75万千瓦时。2016年3月15日,市能源局发布了《煤矿瓦斯发电富裕电量并网流程指南》,为煤矿输出富余瓦斯发电打通了并网销售的通道,将极大提高煤矿企业实施瓦斯发电的积极性,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值提供有力支持。

  (四)“碳汇”交易从无到有

  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在煤层气开发利用上大打碳排放有偿交易“特色牌”,通过减少煤层气排放,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截至目前,该企业已累计减排二氧化碳840万吨,并将减排的二氧化碳指标做成CDM项目和CCER项目在国际及国内碳市场进行交易,实现收入159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审批难度大

  因煤炭矿业权和煤层气矿权实行独立的审批登记制度,煤层气探矿权、采矿权等申报手续复杂、难度大。截至2014年底,全省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煤层气勘探权共6个,其中,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拥有5个,中国石油集团拥有1个煤层气勘探权。

  (二)促进合作难

  由于煤矿企业、煤层气开发企业、天然气管网所有企业的产业出发点、战略定位、现实需求等不同,导致享有探矿权的企业与没有探矿权的企业、煤炭企业与专业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与天然气管道所有企业之间很难形成统一的合作意见,协调企业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煤层气的难度大,从而影响了煤层气勘探、生产、销售等全环节的畅通。

  (三)开发成本高

  据中国石油大学煤层气研究中心统计,我国建设1×108m3煤层气产能需花费4.5—5亿元,而常规气仅需1亿元。煤层气投入大、出厂价高,企业合理利润空间有限,制约了煤层气的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国煤层气年产量171亿立方米,完成规划目标的57%(“十二五”规划中全国煤层气产量目标为300亿立方米);地面产量44.25亿立方米,仅为规划目标的28%。同样受成本因素影响,“十二五”时期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存在规模小、利用量较少,煤层气输气管网、加气站点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四)技术不成熟

  全市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复杂,涉及的应用技术范围广,客观上增加了前期施工准备与选址、规模开发及利用的难度。目前,全市煤层气勘探开发采取直井、丛式井、“U”型井等模式,采用合压合采、分压合采、精细排采等方法,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勘探开采技术模式进行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开发模式。

  三、下步工作措施建议

  (一)落实各项产业政策

  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3〕93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的通知》(国能煤炭〔2015〕34号)文件要求,探索采取PPP模式建立全市煤层气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煤层气开发项目。二是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获批为契机,谋划、包装一批煤层气勘探、抽采、提纯、运输、发电、利用等优势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基金支持。三是落实财政部《关于“十三五”期间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标准的通知》(财建〔2016〕31号)文件规定,将煤层气(瓦斯)0.3元/m3的国家补贴尽快落到实处。四是抓住国家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的机遇,严格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切实降低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的负担。

  (二)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一是鼓励现有煤炭企业积极申报煤层气矿权,自主实施煤层气开采。支持和鼓励煤炭企业与煤层气企业以煤矿瓦斯综合治理项目等方式申报“气权”。二是开通煤层气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代办式”、“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在申报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加强指导服务,明确责任人,限时办结。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尽快解决立项、规划、环评、土地、并网等问题。三是建立健全煤层气市场定价机制,探索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煤层气价格,有效刺激煤层气产业发展。四是依法打击假冒伪劣罐装天然气等产品,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三)强化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鼓励和支持市内煤炭企业与享有煤层气矿权的企业采取新设公司、协议合作、招标开发、采矿权有偿使用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利用煤矿区煤层气。二是推进煤炭和煤层气开发企业加大煤矿瓦斯发电站建设,在减少煤矿电费支出的同时,将富余电力“上网”销售。三是推动天然气管道所有企业、城市输气管网企业与煤层气开发企业采取有偿付费等方式开展合作,打通煤层气就近利用,余气外输的通道。四是积极支持企业降低能耗、节能减排,将多余的碳指标进行包装,开展“碳汇”交易,拓宽增收渠道。

  (四)加大开发使用力度

  一是加快《六盘水市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编制,指导全市煤层气开发利用。二是以水城经济开发区局域电网和盘江煤矿供电系统安全改造工程等项目为抓手,依托现有瓦斯发电站,加快实施低浓度瓦斯液化浓缩和风排瓦斯利用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大用户直供电。三是扩大提升清洁能源使用范围,按省统一部署有序取缔一批燃煤锅炉,加快住宅小区民用取暖设备“煤改气”和城市公交、城际公交、市政用车、旅游景区车辆等“油改气”步伐。四是在学校、医院、大型商场、车站等公共区域推广分布式能源项目,并在同质同价条件下优先使用市内煤层气产品,拉动消费,建立稳定的供需市场。

  (五)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支持市内煤层气开发主体积极与省内外专业学科强的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平台,加大在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研究适应我市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的系列技术,形成较为成熟的开采模式,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二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压缩、液化、存储、加注站点,加快煤层气管道建设,扩大使用覆盖面,完善配套设施。三是加大保留煤矿的技术改造力度,建设一批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四是加快发展煤层气开发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依托山东胜动集团等企业,对现有煤层气装备制造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生产率,提升科技含量,为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装备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孙茂远《精准把脉煤层气如何奋战“十三五”》,中国能源报,2016年02月25日。

  2.《对贵州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思考》,贵州能源网,2015年8月25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