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翔
〔内容摘要〕 文章对现阶段非税收入给地方财政收入质量、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可用财力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阶段财政收入进入新常态后,地方应积极调整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
〔关 键 词〕 非税收入 收入质量 转移支付 可用财力
〔作者简介〕 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 经济师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非税收入问题。现以我市非税收入情况为例,对非税收入给地方财政收入质量、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可用财力带来的影响浅析如下。
一、全市2015年非税收入完成情况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26亿元,较上年增长1.18%,较2013年增长5%。其中非税收入完成40.9亿元,较2013年下降26%,减少14.28亿元。
在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2015年全市财政收入质量大幅提升,2015年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31.4%,较2013年的44.65%下降了13.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全省最高,非税占比从低到高依次在全省排名第七,较2013年上升1个位次。
二、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质量、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可用财力的影响
(一)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
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组成。财政收入质量主要是指财政收入能给政府带来的可用财力资源的程度,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财政职能的发挥和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实施,并影响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从结构质量上来说,财政收入来源必须稳定,结构必须合理,以保证政府可用财力持续稳定增长。而非税收入本身具有的一次性、不可持续性,决定了其对财政收入质量的拉低负面作用。非税收入的增长以及非税收入占比过高,不仅会严重影响财政收入质量,更不利于促进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非税收入对上级转移支付的影响
1. 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情况
现行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地方可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转移支付是指具有指定用途如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地方不可统筹使用。
2. 非税收入对转移支付的影响
第一,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影响。
地方非税收入尤其是虚增的非税收入,主要会对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等资金分配时产生重大影响。以占到一般性转移支付40%以上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例,经测算,按照省现行办法,均衡性转移支付以上年转移支付总额作为基数补助,增量部分采用标准收支差算账,对标准财政收入小于标准财政支出的市县纳入转移支付范围。用公式表示为:
某市(县)的标准收支差=该市(县)的标准支出-该市(县)的标准收入
某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全省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总额*(某县的标准收支差/全省县级标准收支差总额*权重+该县困难系数/全省县级困难总系数*权重)+增(降)幅控制调整
标准财政收入分为地方标准财政收入和上级财政返还性收入及转移支付收入,省对市县级均采用统一测算办法。从2011年至2015年分配情况看,假设在标准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如某市(县)当年增加非税收入1亿元,将会减少省对其当年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约500万元,如果加上当年增量计入下年基数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将成倍增加。
第二,对专项转移支付的影响。
目前在省对下的专项转移支付中,大多数都采取“因素法”分配,而“因素法”中基本上都引入了“人均财力”这一因素,如果某县非税收入不断增高,必然会增高该县“人均财力”,相应就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补助额度。
总的来看,因非税收入增长过快,从理论上测算,2012-2014年全市共损失应增加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累计近5.4亿元,且截至目前,单年损失基数已达1.6亿元,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第三,非税收入对可用财力的影响
从我省来看,除上述均衡性转移支付等损失基数将直接减少市县可用财力外,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省对下财政体制,建立了省级对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集中机制。省级对市县每年较2011年基期年增量部分,2013年集中10%、2014年集中15%、2015年及以后集中20%。以2015年为例,市县本年每增加非税收入增量1亿元,省级将集中2000万元,加上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减少500万元,该市县减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0万元,如果这1亿元非税收入本身不能形成可用财力,将损失12,500万元的真实财力。随着时间推移,影响的程度将不断加深。
三、建议
我市从2014年以来努力降低非税占比、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成效,虽未直接体现为上级转移支付的增加,但从可用财力来看,实际上是奠定了未来争取更多上级转移支付的基础。2015年及以后,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在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随着国务院对转移支付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我们应抢抓机遇,继续加大调整收入结构力度,切实降低非税占比,为我市实现后发赶超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