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6年第2期 » 工作研究
推进能矿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阅读次数: 字体:【

李 毅



  〔内容摘要〕 基于六盘水市能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和问题分析,提出了推进能矿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的工作路径,明确在布局优化、企业培育、集群发展、科技创新、服务联动、改造升级、对外开放等7个方面的工作重点,给出了工作推进的措施意见或建议。

  〔关 键 词〕 能矿装备制造 供给侧 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中国制造202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为指导,切实推动能矿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促进能矿装备制造业由单一产品向成套装备转变、由简单生产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群协作转变、由粗放发展向绿色集约转变,实现“凉都制造”向“凉都智造”华丽转身,对六盘水市制造业的振兴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最现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全市能矿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六盘水市初步形成了以矿山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规上装备制造企业有16家,能矿装备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拥有液压支架、中低档液压油缸、皮带传送机、刮板机、浓缩机、洗选与水处理环保设备等制造和设计能力,总体看不仅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数量大、素质高的产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转型升级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但也要看到,能矿装备制造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大企业不优、中小企业不精、企业规模不大,产业规模偏小;企业以产品集成为主,配套能力较差;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创新能力薄弱,急需转型升级。

  二、改革创新的路径思考

  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六盘水市能矿装备制造业应以发展上游原材料供应、完善中游零配件供应、强化下游装备成套生产纵向一体化来完善产业链条,围绕矿山成套装备制造为核心、积极发展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适度发展节能环保制造来优化产业结构,注重科技创新,强化装备制造与生产服务协同联动,从改革和发展两方面入手,促进能矿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

  (一)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装备制造成套化

  1.发展上游原材料供应。大力推动首钢水钢集团公司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加大高端钢材的制造投入,满足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对产品深加工的需求;建立全市装备制造业与钢铁工业合作推进机制,进行产业深度融合,以大型装备制造产业为龙头,建立与首钢水钢集团的合作联盟,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上游基础。

  2.完善中游零配件供应。引进和壮大以承担能矿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件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主的中小企业,积极推进煤矿装备制造零配件生产、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及配件加工等项目建设;鼓励装备制造中小企业形成供应商联盟,共同为服务于区域内或更大范围内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零配件供应服务。

  3.强化下游装备成套生产。以贵州宏狮、盘江胜动、西南天地煤机等矿山装备制造企业为龙头进行主机生产并完成整机组装,促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组,形成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专业化供应的发展方式,使大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整机出厂,小企业做强做精实现零部件、配套件专业化供应,构建“众星捧月”的发展模式。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装备制造集群化

  1.重点发展矿山成套装备制造。实行“上大压小”的战略,推进跨行业、跨地区战略重组,建立六盘水市能矿装备制造联合体,集合各个大型产业的生产优势,引进战略投资人重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能矿装备制造企业或集团,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围绕液压支架、采煤机、大型带式输送机、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系列产品、矿用井下变形特种车辆、电机及电器产品等,着力提高矿山装备生产的成套化及智能化水平主机生产并完成整机组装。

  2.积极发展煤层气装备制造。重点突破煤层气勘探及抽采技术,大力发展高端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支持盘江胜动加快煤层气勘探及抽采装备制造、瓦斯发电装备项目建设,开展燃气发电机组及其备品备件的开发、制造、销售及其安装维修服务等,大力推动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技术在贵州以至全国的推广与应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有关技术,建立与山西省有关煤层气装备制造企业的联系,并与山西省有关科研单位加强合作,走“引进—消化—再发展”的模式。

  3.适度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围绕国家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支持领域,以能源化工、冶金等高耗能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产品两大方向,重点发展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环卫车、立窑电除尘器、电炉烟气净化及烟尘分离提纯装备,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环保产品,形成供产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西南重要的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三)发展生产服务,实现装备制造高端化

  推动发展服务型装备制造,引导能矿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管理+服务”的服务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重点发展包括咨询、体验、设备租赁、物流、诊断检修、备品备件、技术培训服务在内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建立一批以特色工艺服务为主的能矿装备制造服务平台,鼓励优势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工业设计、试验检验、产品维修等服务,支持企业发展金融租赁、在线监控、维修保养、回收再利用的增值服务,在全市形成结构完整、运作成熟、竞争力强的能矿装备服务产业综合体,建立智能服务生态系统。

  三、改革创新的工作重点

  (一)优化布局。按照“成套装备牵引、配套产品协同”的思路,逐步优化能矿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以首钢水钢集团为核心做大做强原材料生产基地,依托水矿、盘江、六矿等三大集团建设主机或成套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以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水城经济开发区、水月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特色能矿装备制造聚集区,在全市形成“一核、三点、多区”的能矿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

  (二)培育主体。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壮大主业、优化重组、拓展业务、产品创新、资源整合、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鼓励盘江煤机、宏狮煤机、盛鸿达机械、西南天地煤机等重大能矿装备制造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加快贵州恒盛铸造、盛红科技、泰信亿煤机、中冶东方等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壮大以承担能矿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件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主的中小企业。

  (三)打造集群。以大企业带动,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全市现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链结构,引进专业化零部件生产商,将各生产要素集中到产业园,形成能矿装备上下游完整产业;支持引导智能装备研究、租赁、高端产品研制、培训、检测检验、技术维修服务等关联生产服务业向产业集群中聚合,形成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金融租赁生产服务型产业体系。

  (四)创新驱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工程,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引进数据中心、科技共享平台、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公共服务创新平台,面向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社会化服务。

  (五)协同融合。实施“制造与服务联动”工程,加强自身装备制造科技投入,构建产学研基础体系,搭建以自身产品供应链为核心的行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合理布局集零部件采购、咨询检测、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物流园区,支持盘江矿机做好煤矿生产单位的服务工作,发展机械加工、设备租赁、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向高端产业进发,实现物联网平台,着力打造成为煤炭生产服务型企业的“航空母舰”。

  (六)改造升级。围绕“十百千”工程,对现有能矿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改造,加强能矿装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在矿山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等方面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重点推动首钢水钢集团公司按照现代工业企业标准,采取长短流程相结合的工艺对主业异地升级改造;支持盛鸿达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增加投入,新增3吨中频炉、退火窑、轧辊车床等设备,对轧辊厂和金属加工厂进行改造。

  (七)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组织能矿装备制造企业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展会,引导能矿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向中亚、西亚等国际市场开拓,带动能矿装备配套“走出去”;实施“百企引进”计划,开展能矿装备制造业专项招商行动,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集群式招商,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制造产业转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能矿装备制造供给侧结构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县级比照市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市相关责任单位负责制定目标,明确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强化政策引导。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制造业发展和技术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在缓解融资压力、保障用地供给、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扩大规模、帮助开拓市场引导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能矿装备制造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或资金支持。

  (三)突出改革创新。通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以及采取PPP模式下的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方式,以各项改革创新推动能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四)加强督查宣传。市委市政府应成立督查组对各地能矿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能矿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宣传引导工作,着力宣传全市能矿装备制造制造业的新进展、新举措和新成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