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6年第3期 » 工作研究
关于六盘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思考

阅读次数: 字体:【

六盘水市农委


  〔内容摘要〕 六盘水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实力不强、产业链条短、设施薄弱等问题,需要加强建设。
  〔关 键 词〕 农业 园区 思考


 2015年贵州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成为全国第9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也是西部12省(市)的第一个。贵州交通的大发展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拉近了六盘水市与沿海城市的距离,为六盘水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为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作带来新机遇,带动六盘水市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总体情况
  全市已发展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9个,其中引领型园区11个,发展型园区18个。累计建成猕猴桃、茶叶、刺梨、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132.6万亩;培育和引进园区企业34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2家),成功引导盘县银湖种养殖合作社、贵州农熠公司、盘县老黑山公司、贵州润永恒公司、宏源公司、天宝公司等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非公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成为全市农业园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发展农民合作社465家;成功打造“黔宏牌”凉都红心猕猴桃、“水城春”系列富硒茶、“天刺力牌”系列刺梨产品、“宜枝魔芋”等系列农产品品牌和拳头产品。
  二、主要措施
  (一)政策保障,产业支撑,全面攻克荒山陡坡这块“硬骨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3155工程”的实施意见》、扶贫攻坚“1+10+6”配套文件等优惠政策,对园区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培育、配套设施建设、三品联动打造、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奖励。2015年,市、县财政兑现园区建设奖励资金1.44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70亿元。在产业推进和布局上,坚持“优势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的理念,敢于向荒山、陡坡地“进军”,向荒山、陡坡地要绿、要效益,真正做到不留“天窗”、不留“断带”、不留“死角”,确保规划到那里、产业就铺到那里。基本建成“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百里刺梨产业带”等产业带,累计实施猕猴桃、茶叶、刺梨、核桃等园区主导产业生产基地132万亩,其中“三品一标”认证面积57万亩。
  (二)完善体系,精准发力,全面形成决战园区“合围图”。一是建立投融资平台,保障园区发展资金。采用混合制发展模式,由市财政出资5100万元,民营资本出资4900万元,组建了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六盘水市盛源祥农业特色产业融资担保公司,与邮储行、水城县信用联社达成担保贷款合作协议。截止目前,已为青龙春茶业公司、三足鼎农牧公司、长丰公司、金玲籽公司、泽能种养殖合作社等22家园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8000万元。水城县猕猴桃园区、六枝特区郎岱园区、盘县“哒啦仙谷”园区分别成立了园区投融资担保公司,为园区担保融资8亿元。二是建立科技平台,保障园区人才技术需求。各园区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贵州科学院合作共建猕猴桃产学研基地2个,启动实施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人才基地项目1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其中省管专家4人,博士4人;2014年以来直接引进硕士研究生20人。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了“院市合作”协议,已共同确定园区科技合作项目14个,市、县农业系统选派18个青年农技骨干到省农科院跟班学习。引进猕猴桃、葡萄、梨、苹果、核桃、蔬菜等新优果蔬品种200余个,成功培育出经国家林业局审定的“雪凝红”核桃新品种,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80余项。三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各园区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已累计流转园区土地63.32万亩。
  (三)转型突破,融合发展,全面开辟园区攻坚“新战场”。我市以农业园区为发展平台,以走好山地特色产业生态路、山地特色现代农业路、山地特色健康旅游路、山地特色城乡一体路为实施路径,全面拓展农业功能、突破发展内涵。一是园区引领农业产业功能突破,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园区的示范引领,实现单一性的生产性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休闲、观光多功能并重转变,催生了如盘县“哒啦仙谷”、盘县沙淤、盘县娘娘山、钟山大河、钟山月照等农旅融合发展亮点。盘县娘娘山园区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盘县“哒啦仙谷”园区、盘县娘娘山园区、水城县猕猴桃园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盘县沙淤园区、盘县娘娘山园区、六枝郎岱园区核心区所在村,即沙淤村、舍烹村,阿乐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二是园区引领农业发展内涵突破,实现一产与二、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园区的平台作用,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衔接,形成了农业“接二连三”的发展新格局。天刺力、宜枝魔芋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加工工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构建的“中国网络菜市场”、盘县西部电子商务、六枝郎岱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三、存在问题
  六盘水市的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农业专业合作社层次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能力弱。二是产业链打造力度有待加强。全市农业园区产业化经营水平还较低,仍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冷链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配套设施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欠账多,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部分园区的水、电、路、产地市场、冷链物流建设等没有跟上。
  四、建议
  充分利用县县通高速带来的交通运输便利,加快高速路沿线园区的建设步伐。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平台,加强对我市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唯一性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推介宣传,引进优强企业,输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和联结市场,带动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投向农业园区。二是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围绕“红心猕猴桃”、刺梨等主要优势农产品,做好分级包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实施产品全程质量监管和准出入制度。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登记、申报工作,通过各种质量认证标准切实提高凉都农产品的品质。三是深化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农业园区、企业和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农业园区和“3155工程”建设,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建产业科技创业联盟、农科教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四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优先围绕猕猴桃、刺梨、茶叶、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产后处理和储运体系,形成各具特色和功能的农产品集散地,辐射带动农特产品生产。五是抓好市场拓展。加强市场的分析和研判,将市场的导向作用准确的传递到“田间地头”。引导企业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贵阳等为目标市场,建立专卖店、专销区、专销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