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7年第1期 » 工作研究
六盘水林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阅读次数: 字体:【

陈 石


  〔内容摘要〕 为了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精准扶贫,本文结合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就如何有效推进全市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出采取“一批”有效措施,统筹推进“六个”结合等建议。

  〔关 键 词〕 林业 产业 扶贫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6年11月1日,《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开始施行,根据国家和省市扶贫战略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六盘水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和有效脱贫的要求,采取“一批”有效措施,统筹推进“六个”结合,有效推进全市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推进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一)积极改善贫困山区生态状况脱贫一批

  全市农村贫困乡、贫困村普遍存在石漠化面积大、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生态承载力差、工程性缺水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导致全市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223.53万亩,石漠化治理50万亩,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都将优先安排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的贫困乡、贫困村,覆盖广大贫困人口,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广大贫困人口将从土地流转、拍卖、租赁及打工等收入中充分受益,收入明显增加,能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及生存条件,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积极组织贫困农户参与生态建设脱贫一批

  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任务还极为艰巨,“十三五”期间,全市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预计在200亿元以上,需要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才能完成规划的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任务。各县(区)林业部门要与扶贫部门紧密配合,摸清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等基本情况,通过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牵头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把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通过现场培训或短期培训,组成季节性或常态化的造林和管护专业队伍,全面参与到造林绿化、补植补造、森林抚育和森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中,通过就地就近组织贫困农户参与林业生态建设,让广大贫困农户在实施中得到各级工程投资、补助或工资性收入,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一)加快实施山地高效林业产业脱贫一批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加快山地特色高效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推进“3155”等工程的实施,通过发展核桃、茶叶、刺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三线六带”高效农业产业带。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乡镇、村组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广大贫困户到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学习先进技术,学习发展理念,逐步改变广大贫困农户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生活习惯,提高其劳动技能及生产水平,让广大贫困农户变被动为主动,变逼着干到争着干,形成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将林业产业培育、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让一批缺经验、少技术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收入逐步增加,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二)通过“三变”改革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脱贫一批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村集体组织和贫困农户积极参与等形式,盘活用好各种林业资源。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即将开展的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等林业改革,积极将风景名胜、古树名木、自然景观、湿地等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死资源变为活资源,将森林资源变为广大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努力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和森林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积极完善并创新“三变”模式,在收益占股中,除充分保证贫困农户的收益权外,要积极探索建立村集体公益性股权,积累公益性基金,专门用于对鳏、寡、孤、独和贫困户的救助及扶持。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彩林、红叶、花卉、湿地等森林景观及珍稀动植物资源,通过以土地和森林资源入股、转让、租赁等措施,推动全市山地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各种林业产业的发展,通过推进“三变”改革,让林业产业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绿色增长和贫困农户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批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三、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脱贫一批

  “十三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各种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资金并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广大贫困农户吸纳到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通过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和销售统一等形式,克服贫困农户市场经验欠缺、经营管理技术落后、思想观念保守等方面的不足,采取林菌、林禽、林牧、林药、林粮、林油、林蜂、林菜和林草等发展模式,结合林下套种三七、重楼、白芨、乌药、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十三五”期间,全市利用森林发展林下经济面积预计将达46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产值每年将达270亿元以上,林下经济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国有及集体林场总收入在现有基础上递增30%以上,参与农户预计可达60万户,农民人均增收预计可达1200元以上。通过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脱贫一批

  充分利用六盘水市独特的气候和森林资源,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资源和林下无公害产品积极发展集餐饮、住宿、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林业产业,优先帮助贫困农户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森林疗养等森林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药材等森林旅游商品。鼓励乡镇、村集体和森林旅游经营单位大力开发公共卫生、交通运输、安全保卫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和扶持当地贫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当地贫困农户收入,带动一批贫困农户脱贫。

  四、推进生态效益补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一)通过生态效益补偿脱贫一批

  全市现有公益林面积454万亩,每年需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569万元以上。结合国家及地方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兑现,进一步完善公益林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争取国家及省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努力减少地方公益林与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差距,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渠道,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此外,“十三五”期间,全市将争取实施退耕还林223.53万亩,将直接兑现给土地承包农户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6.82亿元,这些资金不仅可以直接增加退耕农户收入,退耕农户中的贫困户还可将此兑现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或入股本金,投入到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兴办农家乐或森林旅游等产业中,从而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通过森林管护脱贫一批

  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管护。就“天保”工程来说,全市森林管护面积将达463.45万亩,需要安排森林管护人员3300多人以上。在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各种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中,都需要在当地聘用一批管护人员。各县(区)要结合全市“天保”森林管护并在加大对公益林管护等工作中,努力扩大森林管护范围,将“天保”管护资金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有机整合,探索专业化集中管护等森林资源管护新模式,努力将符合管护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森林管护人员,通过森林管护资金投入,将当地符合管护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森林管护人员,帮助一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推进林业龙头企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一)加快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脱贫一批

  结合全市正在积极发展的林业主导产业,努力扶持一批市级、省级及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及精深加工的示范带动,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地贫困人口中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力争培育和扶持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发展林业产业基地面积50万亩。通过培育新型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天刺力等精深加工企业,尽可能地解决一批贫困人口参与林业产业发展或参与龙头企业林产品精深加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一批。

  (二)积极发展基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脱贫一批

  结合“三线六带”产业发展规划和“3155”等工程的实施,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要求,组织贫困农户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林产品,帮助贫困农户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组成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发展壮大基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十三五”期间,全市力争重点培育和扶持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50家以上,通过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一批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六、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一)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及运用脱贫一批

  以推广林业科技成果、解决技术问题、提升技术能力为重点,强化林业科技培训和成果推广作用,提高林业产业科技水平。组织林业专家、技术人员和当地技术能手,根据贫困户对林业技术的需求,举办各种林业产业如刺梨、茶叶、核桃等栽培及加工和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示范服务;以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为载体,加大对“凉都雪凝红”等植物新品种的示范种植和推广力度,积极培育优良乡土树种,推广林业新品种、新成果、新标准和新模式,创建林业科技示范点,重点培育林业科技示范户,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林业规范化苗圃、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并抓好林产品精深加工,带动贫困农户走林业发展新路,实现提质增效。通过科技成果的运用及转化,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运用新措施新技术提质增效脱贫一批

  我市山高坡陡、海拔高、气温低、切割深、立地条件差,因此存在着较大比例的低值低效林分,如不适地适树、长势衰退、趋于老化、因灾或因病虫危害、种植多年不挂果或挂果率较低、林种树种单一、郁闭度过大或过低等林分,必须进行低产林改造。生态林可采取皆伐更新改造、间伐补植补造、复壮重点改造、平茬提升改造和封禁全面改造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及效益,经济林可通过高接换优等嫁接新技术新措施对品种进行改良,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实现其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提质增效,让广大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带动一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