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内容摘要〕 六盘水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较低,律师行业的发展程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很不相适应。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提高“律师万人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提高 律师 万人比
〔作者简介〕 市司法局司法考试科科长
一、六盘水律师事务所布局情况
六盘水市现有律师事务所23家,其中:国资所3家,合伙所8家,分所3家,个人所9家。执业律师239名,公职律师16人,兼职律师9人,法律援助律师5人。自司法考试实施以来,六盘水市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有800余人,至今进入律师队伍的人员有239人。
律师事务所布局情况:水城县约70余万人口,现仅有1家国资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23人;盘县约140万人口,现有5家律师事务所,其中1家国资律师事务所、1家合伙律师事务所、2家个人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30人;六枝特区约60余万人口,现有2家律师事务所,其中1家国资律师事务所、1家个人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7人;中心城区60万人口,现有14家律师事务所,其中钟山区3家律师事务所(1家合伙所、2家个人所),市直所10家(7家合伙所、3家分所),执业律师99人;水城县2家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32人。
二、六盘水“律师万人比”低的原因分析
六盘水常住人口288万,律师239人,1万人中有0.74名律师。律师行业的发展程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很不相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供需关系看,法律服务需求不足。法律服务市场的容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律师的数量。一般来说,经济社会更发达的地方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更大,律师行业的发展也会更有生命力。我市的法律服务需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抑制。原因有二:一是全社会法治观念不强。各级政府部门对于行政风险认识不到位,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聘用法律顾问的只有85家,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合同、商标等经济纠纷也缺乏防范意识,全市1万多家大企业只有45家聘请了企业法律顾问,普通群众更是寄希望于通过上访或者依靠社会势力等途径解决矛盾纠纷。这些法律意识的缺失,极大了制约了我市的法律服务需求。二是市场流失比较严重。由于我市律师事务所总体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大、社会影响小,名律师、大律师少,总体素质还不是很高,而且受我市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市场辐射能力弱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市法律服务需求市场进一步缩减,这反过来又制约了我市律师行业的发展壮大,形成恶性循环。
(二)从供给源头看,律师职业准入门槛高,六盘水市场吸引力低。我市每年新增律师主要由以下三部分人员构成:一是市内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并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取得执业许可的,其中公务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这部分人员是我市新增律师的主要力量,但是受制于准入门槛太高。二是市外回归六盘水的各大专院校法学专业获得律师资格的应届毕业生和六盘水籍在外地执业的律师。这部分人员数量相对较多,但是随意性大,他们是否回六盘水从事律师行业,取决于他们对六盘水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的信心。三是法律援助律师、兼职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他们的申请条件都更为严格。
(三)从发展环境看,政策支持不到位。目前来看,政策支持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律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律师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它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二是缺乏律师行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青年律师培养的相关政策。按照行业惯例,30%的律师控制了市场上70%的业务,为此青年律师(从业3年以内)的生存和发展非常艰难,一些青年律师因为生活压力不得不放弃律师职业或者转到其他省市从事律师服务。三是缺乏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相关工作机制。律师虽然是个高准入制的精英行业,但受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影响,社会地位不高,执业环境不够理想,阅卷难、会见难、取证难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加快律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要提高六盘水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律师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需求市场拓展、律师队伍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系统推进。
(一)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大力拓展法律服务市场
1、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抓住新《刑法修正案》等实施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2、拓展政府法律顾问市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以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为载体,不断提高政府法律顾问覆盖率。健全政府在地方立法和政府规章制定、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中征求律师意见、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重大投资项目中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制度。发挥律师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邀请律师参与,并由律师对合法性评估提出法律意见,促进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
3、拓展企业法律服务市场。引导律师行业深入研究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问题,积极参与企业改制重组、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为各类企业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倡导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拓展公益性法律服务市场。调动律师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组织、引导律师行业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活动,参与法律援助,做好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大力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向村(社区)和基层单位延伸。深入推进律师参与政府信访工作,完善党政领导接访律师随同、律师信访值班、涉法信访征询律师意见制度,促成各类信访问题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有效解决。
5、树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理念。建立健全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和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对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以及参与信访、调解、法制宣传等公益性法律服务给予必要的补贴,合理确定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经费补贴标准,使其与律师承办案件的成本、律师的基本劳务费用相适应。
(二)坚持内源培养与外源引进并重,加快律师队伍建设
1、加强培养本地律师人才。充分发挥律师协会在律师培养中的统筹协调作用。鼓励公民参加司法资格考试,积极开设司法考试考前培训班,让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加入到律师队伍中来。加强律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宣传和引导,激发广大法学专业学生和青年律师对从事律师职业的热情和信心。加大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的培训投入,有计划地资助优秀青年律师赴国内外知名院校、培训机构学习深造。培养一批能熟练办理企业上市、国际贸易、投融资、倾销与反倾销、知识产权、海事海商等法律专业业务的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批能够满足产业升级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律师。
2、加快引进外地律师人才。每年由律师协会向全市征集人才需求信息,汇总后向全国招聘,吸引全国各地律师人才来六盘水执业,不断充实我市律师队伍,优化我市律师人才结构。积极鼓励律师事务所吸纳外地具有律师资格的应届毕业生或者青年律师进入我市律师队伍。积极引进专业业务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和高端法律服务领域紧缺人才。推进与国内外品牌律师事务所合作,积极引入专业特色明显的律师事务所,培育和带动一批本地服务高端法律事务律师的成长,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引进的创新型、高端律师人才,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3、积极推行律师体制改革。积极向省里争取政策,扩大公职律师的试点范围,大力培养法律援助律师,尽快开展公司律师试点工作。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律师行业发展环境
1、加大对律师行业发展的规划引导。结合律师行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制定我市律师行业发展规划,将律师行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中。以规划为依据,制定每年工作计划,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规划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县(市、区)要根据律师行业发展规划,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加以落实。
2、研究出台支持律师行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根据贵州省提高律师万人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律师行业发展情况,加快出台我市扶持律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加大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完善律师工作经费保障政策和律师行业财税、劳动用工、社会保障政策,加大对律师人才培养、律师事务所建设等方面的扶持,特别是加强对青年律师和新办事务所的起步支持。
3、建立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机制。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沟通,建立司法行政、法院、检察院、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依法保障律师在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执业权利,依法取缔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共同规范和完善法律服务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