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8年第2期 » 工作研究
全市保费收入“遇冷”原因及对策

阅读次数: 字体:【

叶红刚


  〔内容摘要〕 本文着重对一季度全市保费收入“遇冷”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保费收入 增速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一季度,全市保费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速-7.2%,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86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开门红”全面遇冷,以往“首爆日”捷报频传的场面不见了,“灰犀牛”事件发生了。

  从全省排位上来看,总保费收入在全省排名第8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位;同比增速在全省排名第9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位。

  从历年同期数据来看,自2007年到2018年,这12年来一季度全市保费收入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

  一、负增长原因分析

  从政策层面看:在国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大背景下,保监会严格执行金融系统去杠杆的政策,坚持“监管姓监”“保险姓保”,全面强化保险公司产品管理的主体责任,从严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对存量产品进行全面清查,对不符合法律规章制度和监管要求的产品,坚决予以退出,并坚持按照违规问题“双罚”的原则,对有关公司和责任人从严从重进行监管问责。2017年至今国家保监局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要求市场上的“万能险”要控制,返还型的意外险和健康险要全部退出市场,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执行新规。为此,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不得不逐步调整储蓄型保险业务,增强保障型保险业务,而以前靠主推理财属性比较强的产品来实现“开门红”做法显然行不通了。

  从公司来看:截至2018年3月30日,财险公司保费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26.12%,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014万元;寿险公司保费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速-20.46%,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3685万元。可以看出,六盘水市保险行业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38.88%,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61.12%,寿险公司保费收入高于财险公司。

  从险种来看:截至2018年3月30日,财产险保费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速24.65%,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254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速-16.62%,较去年同期减少了9517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17亿元,同比增速34.42%,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45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0.61亿元,同比增速-39.4%,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945万元。不难看出,一季度,总保费收入呈现负增长主要是由寿险和健康险出现负增长导致。而健康险出现负增长原因主要是今年我市大病保险缴费时间推后,去年同期全市大病保险保费收入6200万元。目前,全省其他市州已完成大病保险续签,且一些市州将大病保险范围扩大到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

    从寿险业务渠道来看:截至2018年3月30日,个险渠道保费收入3.6亿元,同比增速27.57%,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773万元;团险渠道保费收入0.13亿元,同比增速-82.43%,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021万元;银保渠道保费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速-52.05%,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6009万元。细分下来,团险渠道波动最大的是健康险,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660万元。银保渠道波动最大的是趸缴业务。此业务多为高现价低保障产品,在“保险姓保”政策导向及严监管的背景下,趸缴业务受限力度空前。截至3月30日,全市寿险公司趸缴保费6201万元,同比增速-80.26%,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52亿元。

  从保险赔付情况来看:截至3月30日,财险公司赔款支出1.38亿元,未决赔款1.99亿,综合成本率96.03%,综合赔付率62.28%,财险公司总体运营良好。寿险公司赔款支出548万元,年金给付3247万元,期满给付5560万元,死伤医疗给付1451万元,退保金额27544万元。综合赔付率20.31%,退保率51.77%,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总体可控。

  从其他市州来看:一季度,全省9个市州仅六盘水市保费收入增速呈现负增长。其他市州增速最高黔西南州达到37.08%,最低的黔南州也有9.06%。从险种看,财产险9个市州均为正增长,六盘水增速24.65%,排名3位;寿险9个市州有4个呈现正增长,其余5个呈现负增长,六盘水增速-16.62%,排名9位;意外伤害险9个市州有8个呈现正增长,1个呈现负增长,六盘水增速34.42%,排名2位;健康险9个市州有8个呈现正增长,1个呈现负增长,六盘水增速-39.4%,排名9位。从波动情况来看,健康险振幅最大,黔西南州增长达到300.23%,主要受益于黔西南州将大病保险购买范围扩大到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

  总体来看,一季度虽然我市整体保费下降,但从下降原因分析得出,下降是因结构性调整所致。财险依然保险快速增长,寿险虽然出现负增长,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寿险公司加大转型力度,使寿险产品逐渐从重理财回到重保障的正确发展方向上来,回归“保险姓保”的本源,对于保险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对于保障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有利的。

  二、工作建议

  一是全力推动农业保险实施。农业保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惠民工程,是转移分散农业发展风险的重要手段。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扶贫战略,在全力推进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我省积极创新保险工具应用,全面开展了政策性家禽养殖保险和蔬菜种植保险,此外,围绕着脱贫攻坚子基金投放和“一县一业”产业布局,又印发了《关于做好贵州省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的通知》(黔财金〔2018〕5号),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险,对保险在支持脱贫攻坚中的应用和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同时,省对201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对部分险种调减了费率增加了保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除个人自缴部分、对深度贫困县实行保险费率再下调20%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各县(市、特区、区)政府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主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用好用足政策红利,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阻隔和风险补偿功能,为农业发展、农户创业增收提供基本风险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拉动全市保费收入增长的一个有效举措。初步估计,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保尽保,仅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将达到1亿元。

  二是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7号)、《<关于加快发展六盘水市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府发〔2015〕8号)都提出要“全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到2015年底基本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我市从2015年9月启动了“新农合基本医保补偿+商业大病保险赔付+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试点工作,依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新农合基础补偿、商业大病保险赔付及民政医疗救助三项政策“一站式”结报,同步享受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实现出院结算“一单清”。该服务模式系贵州省乃至我国西南地区首创,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和省卫计委的高度评价。但截止目前,我市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医疗保险还只停留在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层面,商业保险机构在承办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方面还是空白。今年,全省已有部分市州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这也是今年在全国寿险公司保费增速普降的情况下,我省保费收入增速继续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是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保险试点。社会治安综合保险是由人保财险公司六盘水分公司开办,由政府出资为辖区内家庭住户财产损失、执法人员意外伤害、见义勇为行为导致的伤残或死亡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民生险种。开办社会治安综合保险是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转移社会治理风险、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的一种创新尝试。钟山区政府从2017年起投入345万元为全区135931户家庭、2498位执法人员(政法委、公安、法院、检察院)及在钟山区行政区域内因见义勇为人士购买社会治安综合保险。目前,其他三个县区尚未运用,建议各级政府加大保险工具的运用力度,在辖区内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初步估计,全市开展社会治安综合保险试点,保费将达到1000万。

  四是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保险工具的运用。各级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运用保险工具,使保险“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在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方面,统筹发展养老、健康和意外保险,构筑民生保险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保险机构大力拓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为经济困难群体、残疾人和失独、失能高龄老年人等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救助类保险。在社会风险预防控制方面, 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进一步开展好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发挥好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家庭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等;积极推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校园安全等领域的责任保险服务。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创新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险种,探索开办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产值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设施保险等险种,不断拓展保险服务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五是加强保险政策宣传引导的力度。积极开展保险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普及保险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加大政策性保险宣传力度,用一些当地投保受灾、及时赔付的典型案例引导农户,讲清楚参保的好处,算好经济帐,取得农户的理解和信任,切实提高农户对保险的知晓率,增强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参保意识,引导农民自愿、积极参保投保,确保农户同步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同时,将现代保险知识学习教育纳入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促进各级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主动运用保险手段改进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