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9年第2期 » 经济视点
六盘水市四项措施推进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

阅读次数: 字体:【

刘小明


按照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六盘水市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相继实施春风行动、打响夏秋攻势、喜算秋后丰收账和进行冬季充电以调减坡耕地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为突破口,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2018年,六盘水市一产增加值达147.95亿元增速排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67

一、突出特色,提升规模,农业生产体系不断优化

六盘水市农业资源丰富,产品种类繁多,既有一颗红心走天下的弥你红猕猴桃,也有享有C之王美誉的全省最大种植面积的刺梨,还有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的早春茶等等。近年来,六盘水市注重抓住特色,长短结合调补结合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

一是长短结合促互补。大力发展以3155工程为代表的长线产业,积极发展以茶菜菌禽药为主的短线产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了山地特色农业健康发展。2018全市实施3155工程面积达320万亩,投产152万亩,形成了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个,千亩以上产业基地282个,建成了水城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盘州两高沿线刺梨产业带、木岗落别茶叶产业带等一大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二是调补结合促提升。大力调减效益比较低下的籽粒玉米种植面积2018年,全市共调减玉米146.21万亩,将调减下来的土地用于发展效益较高的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通过统筹取舍一调一补”,提升了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效益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种养结合促裂变六盘水市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黑山羊、乌蒙凤鸡等畜禽品种独具地方特色,发展畜牧业有自身的优势。近年来,六盘水抢抓养殖的政策机遇,发挥政策、区位、资源优势招大引强畜牧企业作为重要依托,相继引进大北农、温氏、努比亚等大型龙头企业,提升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推动畜牧业裂变发展。

二、突出融合,提升组织化,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大力打造农业发展平台。将农业园区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载体生产要素聚焦的平台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打造各具优势与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高地目前共有省级农业园区32其中省级重点园区13水城猕猴桃园区连续五年在全省园区考核中获得第一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成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把500亩以上坝区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阵地,进一步修改完善一坝一策方案,在产业结构调整、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攻坚发力。

二是大力培养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引进、培育、壮大的思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扶持政策,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发展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合作社贫困村全覆盖、贫困人口全覆盖。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0,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8;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8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省级示范社20市级示范社81。涌现出银湖种养殖合作社、农熠公司、鸿源公司等一批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以贵州天刺力、宏兴公司等为代表的全产业链现代企业集团。

三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按照贸工农一体的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农业生产、休闲、教育、体验、观赏价值,培育新业态拓展功能激发活力,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刺梨果汁、刺梨果脯、猕猴桃酒、猕猴桃汁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纷纷上市水城县猕猴桃园区的倮么村、盘州市娘娘山园区的舍烹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盘州市娘娘山园区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盘州市哒啦仙谷园区、娘娘山园区、水城县猕猴桃园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凉都国学馆、养生谷、农耕文化园等景区景点成为农旅融合典型。

三、突出市场,提升品牌,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升级

一是把控产品质量。牢固树立三分种,七分管的观念,构建从种植、施肥、修剪等全链条的标准操作体系制定猕猴桃、刺梨生产技术规程和编写产业管护手册《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的市级地方标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广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用科技的力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根基。打响净土保卫战,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打造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减量化行动,开展农资的综合回收利用在六枝特区、盘州市开展休耕轮作试点,改善土壤生态。完成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5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外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二是打造知名品牌。针对我市农产品品质好,但是品牌杂乱情况,大力开展品牌整合,实行公共品牌与区域品牌双轮驱动”,如打造统一的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品牌,进一步叫响我市猕猴桃品牌。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凉都珍好高山珍品的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

三是密切产销对接。立产销工作专班,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供需无缝对接,建立学校、医院、机关、国企食堂优先采购贫困户农产品的长期稳定产销机制打通农产品走向餐桌最后一公里。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设立农特产品专卖店、专销区、专销柜,不断扩大弥你红”“天刺力”“水城春品牌的销售市场。2018,在贵阳开通农产品销售直通车设立6个农产品直营店、10个生鲜农产品销售专区在大连开设2个农产品直销窗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540弥你红红心猕猴桃远销俄罗斯、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四、突出保障,提升配套化,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增强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四在农·丽乡村升级版,聚焦农业园区、重要生产基地的路、水、电、讯等基础配套,大力兴建主干道、生产便道、机耕道、小型水利工程、生产用电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建成万吨猕猴桃气调保鲜库。积极布局大数据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相继建成米箩猕猴桃产学研基地、巴朗河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物联网示范项目。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及三送三促活动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因产施教、因岗定教。组织农技人员、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流动学堂、院坝会等形式,传授农业种养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强化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围绕产业管护、标准制定、新品试验示范、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攻关,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科技支撑。2018,六盘水市因做足第一资源大文章、实现人才兴乡村旺方面的突出表现,被授予2018年度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的称号。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相继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系列改革,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2017年水城县成为全国100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2018六盘水市成为全国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借助政策东风进一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三变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新增的12个市级三变改革示范点建设,在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广扶贫资金三权分置、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防范风险、利益联结、城市三变八个方面攻坚突破。2017年至2019三变改革内容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入选2018年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