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9年第3期 » 基层采撷
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阅读次数: 字体:【


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民盟钟山区总支调研组


20196民盟钟山区总支部分盟员组成调研组,深入月照街道双洞村、保华镇奢旮村、青林乡田坝村、南开乡九龙村,对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从最贫困的行政村、最贫困的自然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串户路、垃圾污水处理、室内环境、庭院硬化等改起,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等有力措施,狠抓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废弃资源再利用、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拆危除杂及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区77个行政村804个自然村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9582户,完成率38.4%累计完成庭院硬化33886户,完成率92.77%;累计完成串户路硬化1000.44千米,完成率84.83%;累计完成647255.75平方米老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率97%,累计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1358户,完成率78.05%,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365户已全面完工,完工率100%;实施完成955小康菜园,正在实施212户;建成5个非贫困镇(街道)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启动5个贫困乡镇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建设;招录培训上岗一组三员2019名,配备农村垃圾斗3000余个、垃圾收运作业车500余台、机扫作业车50余台、果皮箱3000余个垃圾桶10万个;启动204个集中连片村寨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覆盖4个乡镇31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厕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尤其是5个贫困乡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边远村寨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讯基础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问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融资政策收紧、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压力大,导致通组路、串户路、三改三化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进工作。钟山区目前普遍存在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容易导致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对接沟通不顺畅、业务指导不细致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后,更需要有关部门平台公司、镇(乡)、村(居)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细、精准程度。

(三)多规合一有待进一步衔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功能设计和项目实施因地制宜不够,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造成地域文化乡土气息不突出设施闲置或运营不充分等问题,“千村一面”导致乡村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环境卫生整治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缺少冲洗厕所的水部分村公厕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建在室内的农户私厕基本闲置。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箱、垃圾斗、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组三员履职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寨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五)群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村规民约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农户卫生习惯落后,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外环境卫生脏差,培养群众文明生活习惯的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对改造好的景观设施维护意识不强使用不当甚至随意损毁,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力度不够,工作经验和成效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和丰富,难以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及其他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公共设施运营管护经费,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良好格局,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显现。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为指导,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通过学习借鉴、技能培训、对外引进等方式,加快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和技术管理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主动与责任单位及乡镇对接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做好底数排查、措施细化、效果分析等工作,总结提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四)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老旧房屋整治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小康菜园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厕及农户私厕改造工作,配套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及排污设施。在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风俗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宣传推广青林乡田坝村二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秉持用心越多、花钱越少的理念,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配齐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组三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整合林业、环卫、水利、环保等管护资金,围绕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绿化养护、河道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依托村民建立农村综合管护队伍,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同步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相关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软硬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教育村民转变生活习惯,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三新一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建立完善引导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5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