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9年第3期 » 理论探索
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阅读次数: 字体:【

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以老厂竹海景区为例


况学东


旅游扶贫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返贫率低、贫困群众能获得实惠的“造血式”扶贫方式。本文以盘州市老厂竹海景区为例,着重探讨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途径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联合开展“旅游扶贫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机制扎买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十三五”期间,贵州乡村旅游业共带动100万以上的农村群众脱贫,仅2018年一年全省乡村旅游就接待游客4.62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2148.33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2.7%,同比分别增长33.6136.33%。文化旅游因其蕴含的广博知识、悠远体验和浓厚关怀获得了众多旅游者青睐

中国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松、竹、梅并列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竹林七贤的故事广为流传;有关竹的文学作品更是多不胜数,如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竹也是中国画家喜爱的传统题材。竹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以及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在发展旅游精准扶贫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二、老厂竹海竹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情况

老厂竹海景区位于盘州市竹海镇,该镇地处盘州市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居住着黎族、布依族、侗族、水族、苗族、彝族、回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老厂竹海是六盘水唯一的竹林成片区,连片竹林3万余亩,素有“竹海”的美誉近几年来,竹文化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在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老厂竹海景区有着自身特色竹文化,如:当地流传的竹王传说以竹荪、竹笋等竹林特产为食材的“全竹宴”,以竹根水为代表的健康养身旅游产品,以古法造纸竹编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特别是古法造纸,在老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康熙年间,就有董氏祖先用当地的茨竹、苦竹等原料。老厂古法造纸用原始的工具传统的工艺、复杂的工序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看体验

表一 贵州省盘州市老厂竹海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统计表

类别

主要内容

具体开发情况

传统竹文化

岁寒三友”、“四君子”、竹林七贤的故事、诗词、绘画作品等。

以竹的外形与材质建设游憩设施和游客中心。景区环境布置及竹子材质的别墅,与竹林七贤有着紧密的联系。

竹王(夜郎王)传说

1.《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2.竹海景区处于竹王出现的“遁水”即北盘江流域),占当地居民大多数的布依族就是竹王传说中提到的人后裔。

提炼夜郎文化符号,对景区建筑进行装饰或设计雕塑、打造“竹王节”以及夜郎文化中心。

特色竹类饮食文化

1“全竹宴”共有竹燕窝、竹海水豆腐、竹荪炖鸡等16道菜。2竹笋,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3竹荪,可食用菌类,列为“草八珍”之一,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4竹根水,是一种低矿化、低硬度的天然软水,口感佳、促健康。

开发“全竹宴”特色饮食和竹笋竹荪竹根水特色旅游商品

本景区流传的传说故事

太阳庙、狗跳崖、情人谷(竹园溪)等传说

充实到导游词中

古法造纸

竹海镇300年以上历史的古老手工造纸业。过去家家户户以造纸为生,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茂盛的竹林盛产毛边纸,因此得名老纸厂,主要生产扎纸火、书画用纸和日常生活用纸等是盘州市手工造纸工艺胜地

向游客展示古法手工造纸的遗址、制作工艺和72道工序。

竹子旅游商品

日常用品有竹席、帘、桌、椅、扇、箱、鞋、衣等;农用器具有竹篮、筛、篓、箩筐等;文化用品有毛笔、笔筒、笔海、文具盒、鱼杆等;乐器有箫、笛、笙等;观赏装饰类有竹刻挂屏、围屏、桌屏、花瓶等;以及竹枝、竹节、竹根雕刻等旅游商品。

通过生产各类竹制品、竹工艺品打造竹产业

竹海镇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当地群众综合素质,给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带来一定难度竹海镇位于盘州市东部,是南盘江与北盘江水系的分水岭,主要地貌特征为高山槽谷和丘陵洼地,受地理位置限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群众综合素质偏低,参与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能力较差。真正实现“造血式”旅游扶贫,全面地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使他们逐步成长为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提高他们参与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竹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和转化的难度大中国竹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正因如此,想深入挖掘竹文化并转化为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既不能照抄照搬浙江安吉或云南等地的竹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又要开发出独具本地特色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具有难度,需要认真研究。据贵州省夜郎文化研究专家熊宗仁教授介绍,由于“夜郎王”时代较为久远,其服装打扮、建筑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文化符号都已无章可循,要开发北盘江流域广为流传的竹王夜郎王传说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并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其难度很大。竹海镇竹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应在适当借鉴其他竹文化景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自身独特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使竹海景区为本地的扶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三)薄弱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限制了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要开展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必须建设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老厂竹海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在交通方面,景区只有313省道和英大公路到达,道路狭窄曲折,重要路口道路导引标志不完善,景区可进入性较差。此外,景区旅游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特别是旅游旺季景区住宿的卫生条件、设施设备、服务态度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景区娱乐设施也比较欠缺,夜间娱乐活动方面仅仅开发出了与盘州市其他景区雷同的彝族篝火晚会。旅游产品开发缺乏老厂竹海景区自身特色难以满足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需求。

四、竹海镇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三种途径及分析

(一)直接参与式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群众直接成为企业员工或自主创业2018年底,老厂竹海景区已累计与387户贫困户签订临时用工合同,直接带动387人就业,其中竹海镇143人,大山镇70人,丹霞镇174。此外,老厂竹海景区将景区商业风情街部分门面以免房租或降低房租的方式分配给村合作社,以培育当地群众旅游创业的能力。二是发动当地群众参与竹文化旅游商品的生产和制作工艺展示竹文化旅游商品主要包括竹类特色饮食、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品、乐器及竹文化印刷出版物等,当地群众通过培训,可以直接参与到旅游商品生产制作,从而增收脱贫。目前,老厂竹海景区已经采购了竹工艺品雕刻机,对一些贫困户进行了竹工艺品加工的培训,并对其生产的竹工艺品实行保底收购。老厂竹海景区的古法造纸作坊相关操作均由当地群众完成,当地的造纸师傅为游客展示古法造纸的全部流程。三是通过鼓励群众入股分红。目前,老厂竹海景区已与竹海镇黑牛坪村村集体合作社签订900亩茶场入股经营协议,带动99户贫困户307人入股经营与南星村村集体合作社签订400亩油菜花入股经营协议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旅游精准扶贫。

(二)间接参与式旅游精准扶贫模式随着老厂竹海景区影响力的扩大,大量游客涌入景区,这些游客在景区内的吃、住、行、游、娱、购消耗的大量物资都可以组织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提供,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目前竹海景区餐厅和超市从贫困户手中采购所需特色产品(竹笋、竹荪、竹鼠、竹编工艺品等),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三)“旅游”式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通过“旅游”的方式打造“大旅游产业”,共同参与到旅游精准扶贫中,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一是旅游农业:将茶叶、竹笋竹荪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与旅游相结合,以QQ农场、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等形式吸引游客二是旅游手工业:加强本地特色的竹类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通过全面培训提高当地群众竹产品的制作技术水平使更多的群众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来。三是旅游服务业: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厂竹海景区服务人员和群众的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景区服务业发展。四是旅游文化产业提炼传统竹文化和竹王(夜郎王)文化符号并融入景区旅游各个方面打造独具魅力的夜郎文化和竹文化打造“竹王节”等传统民族节庆文化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节日,扩大竹海景区影响力,减少季节性景区的影响。充分开发竹类饮食文化,提高景区餐饮对游客的吸引力五是旅游教育扶贫大计,教育为本。一方面,要提高当地群众对于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景区要联合地方政府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培训,提高他们直接参与旅游产业的能力,真正实现“造血式”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

5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西路47号
邮      编:553001
电话:0858-8221759